Labfans是一个针对大学生、工程师和科研工作者的技术社区。 | 论坛首页 |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 |
![]() |
#2 |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2022-12-28
帖子: 5
声望力: 0 ![]() |
![]()
一.共性规律。
在不断的思辨中,我不断地剔除了那些变动也无关紧要的变量,不断地向世界的底层追寻。 最后我找到了它,在这里它剔无可剔,它是最基础的规律,逻辑规律、物理规律、数学规律都是它的上层构造。 共性规律: 共性是共性元的属性,共性元依照共性衍生的共性规律相互作用。 从描述上来看就知道,共性规律甚至能作用于它的本身,它好像自成因果,存在之内的一切规律都是它的衍生。 另外的,不管共性表现有多少,我们都可以归总一处,描述为一个共性,其产生的共性规律不管多长,也能归总一处,描述为一个。共性元在“存在之内”至少是两个,但其实,它可以是一个,这深刻揭示了存在内外事物的转化本质,就好像在时间之外的时间中,一个存在之外事物的过去与未来相互呈现共性。 共性规律建立在人类思维的最底层,人类思维实现了对存在之内的宇宙的反演,这也是我们可以思考宇宙的本质原因。事实上,我们可以利用共性规律,将那些存在之外的事物拖拽到我们的思维世界中,这样可以揭示存在之内的规律是怎么来的,它们不是什么造物主的恩赐,而是被隐藏在存在这一表象之外的深层构造。 这里先用共性规律进行推衍,展示世界的本质,进行对世间学问的补缺,然后稍微展示推证过程。 1.首先,让我们想象存在产生之前的事物,它应该对存在之内的一切命题表达“否”,这不同于存在之内“是与否”的二元对立,那么乍一看起来它在逻辑之外不可捉摸,让我们用共性规律推测它。 2.既然存在生自存在之前,即“无中生有”,那么会不会表现为一种渐进呢? 3.把存在之前的“永否”做个分解,能否用共性规律处理它表现出共性的部分呢? 4.那么非共性部分是否与宇宙之出那一点常数差异才有了宇宙相关,那一点差异是否是非共性落到存在之内的一点表现呢?而那些不可捉摸的无因之果或者说量子概率是否是永否的共性部分落到存在之内呢? 5.既然共性规律作用于其产生之前,它是自身之成因,也是自身之结果,是否这个世界的表象之下是一个无始无终的圆环,共性规律作用于这个圆环中的每一部分呢? 6.共性规律是否会作用到那永否的非共性之内,显示出一种不可能穷尽的缺,缺中有缺呢? 7.是否共性规律向上构造出现了一种常恒,向下构造出现了一种常变,事物按着常恒变化时总会受到常变推上一点点,推着推着常恒常变就互相转化了? 8.到这里,猜想之间共性能够互相解释,也就接近世界真相的一点点了。 9.在存在之内,其实每一次相互作用中都必然不可能完全准确,总要被推动一点,层层推动下蝴蝶效应积累了几次就会反转常恒常变了。二者对立统一,相互转化,自证且互证。但都在共性规律之下。 【将上面的方式总结一下,给出一个使用共性规律的方法: 1.对于未知未见事物基于已知已见事物提出合理猜想,合理猜想必然有“缺”,重复之。 2.当合理猜想形成猜想圆环时,即结果反证原因之时,停止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应当尽量简洁。 3.对猜想进行共性追溯,即可得到未知未见事物的属性。实现0到1 4.重复上述过程,实现0到2,3,...8,9 尽量保持简洁 5.将0到9之间的共性继续追溯,实现0到∞】 经过几次思辨之后,惊讶地发现共性规律既作用于其产生之前,也作用于它产生之后。它自身因果相成。共性规律在自我循环中会产生一点微小的差异,这微小差异内部有一层层的构造不可穷尽,但每一层都受到共性规律自身影响。共性规律向上构造为常恒,向下构造为常变,二者对立统一相互转化。 这样来看,世间的每一种学问都缺了一点,否则一个理论完美无缺,一切都在其下运转,又怎么会有人提出它呢?很多学问在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点缺,缺中有缺不可穷尽,实际上那一点缺并不比剩下的全部少,只是没有发生常变常恒转换,让我找出这些学问的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