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2022-12-28, 21:01   #2
584787769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2022-12-28
帖子: 5
声望力: 0
584787769 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默认 回复: 从共性规律到万物理论的一种可能

四.数学补缺
即便是数学,它也是有缺的。
在人们对于无穷的想象中,把无穷想象地过于的大了,数轴一开始就是有缺的,于是数学家们发现了无理数,无理数里又发现了超越数,事实上,超越之内亦有超越,π与e更是超越之外的超越。而在数轴之外,同样有缺,许多自然之内,存在之外的数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在存在之内,无穷大本身是个有穷数,但是我们不能真正遍历它,所以实质上它是无穷的,但存在之外有很多东西能轻易遍历它。

这里构造一个无缺的数轴。
首先我们暂时先剔掉0,存在之内没有0,它,是人们对现象的一种评价。
这个自然数轴是分段的。
1.在存在之内,数字从1开始,这个阶段的结束是∞ 这里的无穷大是一个自然存在的有穷数,它并不是个定数,虽然人们已经算出了它的最后几位,但只要有一位不能确定,那么常变之下每一位都毫无意义。 存在之内的事物都可以用一个存在之内的数表示,在这一段里,它们对于命题的回答是“是或否”。也就是逻辑学三大定律
(1,∞) 一维数 是或否
2.将∞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开始,将圆数作为这个阶段的结束,在到达∞时,一切由加一衍生出来的构造都被穷尽了不能再用,在这一阶段里的数都是二维数,并不是有了方向,而是比存在之内一切事物总和都要大,把这么多点散到纸面上就会产生一个有面积的图形,所以可以实现化直为圆,所以这一阶段所有数都相等,它们具备一切共性,对于一切命题的回答是“是”
(∞,圆数) 二维数 永是
3.在存在之前的一个阶段,用非门作为这个阶段的开始,将1作为这个阶段的结束。这一过程就实现了“无中生有”。这一阶段的数对于存在之内的一切命题都予以否定的回答。它们没有任何共性,但仍在共性规律作用之下。
(非门,1) 零维数 永否

4.那么自然数被穷尽了么?没有。
到了圆数这里,一切其之前的构造都被穷尽了,但是还有一个规律可以进行最后的一次构造,那就是最开始的共性规律。从一数到二,然后从而数到三的规律。将从1到圆数的过程再来一次,就到了至数。
能作用于至数之上的也只剩下了共性规律,再构造一次它就会退回到圆数里去了。这是真正的数字尽头,它本身是有穷数,但谁也没法把它穷尽。这一阶段与众不同,它毫不稠密反而无比空旷,只有两个数,圆数开始、至数结束。唯一能放进来的就是共性规律。
至数就很怪了,它具有一切共性,但在最后的构造之中一切共性都被无限地内部自我构造,反而遮掩去了,所以它并不具备一切共性,它对于一切命题给出了“是且否”两个回答。这里是三维数,有且只有一个的三维数,这么多的点放到空间里来就会成为三维立体结构,体积无限小但也无限大,这里很奇怪。
(圆数,至数)三维数 是且否

5.分析每一段的时候,只有开头和结尾是无用的,必须加进来一个数。它对应的是一种规则,从一数到二的规则,就是一开始提到的共性规律,用1→2来表示它。把它放进去,每一段就有了三个数,三个数就可以进行处理分析了。

6.最后,这个自然数轴还缺一个数,它就是0。我们最开始将它剔掉,现在我们把它加回来,它并不是描述某一个数,它描述的是这个数轴的工作状态,一种周而复始,可以穷尽但不会被真正穷尽,但在可能性之外,常变常恒之中,它真的会被穷尽的状态。

7.事实上,我发现tree3和圆数很像,tree(tree3)与至数很像,或许数学家们早已构造出来了它们,但是不知道其具体含义。

8.即使这样,这条数轴仍然有缺,缺点就在于它不好用。只是辅助理解,当常恒解释过于复杂的时候可以进行思路转换,很难甚至不可能的问题会非常之简单。
9.这样的数轴可以穷举自然数,存在之内存在之外都被穷尽了。


将正向数轴与自然数轴作个对应。
数学家们想象中,无穷是真正的无穷,但这是不全对的,存在之内的数本身是有穷的,存在之外的数也是有穷的,但只是不可能真正将它穷尽。在正向数轴之上,就像将圆数压缩到无穷这个地方一样,事实上存在之内的任何构造连∞这个数本身都没有构造到,更别提圆数、甚至是至数、还有1之下的非门了。不仅数轴左右都有缺,在压缩的过程中还会内有其缺。
超越之中还有无穷之超越,数轴上无限稠密中产生的超越性正是圆数被强行降维到∞处的表现。
首先∞和圆数都不是定数,都在常变之下,算出最后的数位没有用处,它们是有穷数但各个都在无穷之外,不可能真正穷尽。好像在赌场里,自然作为庄家提出“翻开十六张牌的时候如果有两张点数相同则你获胜”,在存在之内,胜率是100%。但存在之外,一切都由自然做主,胜利条件一直都有两个“翻开十六张牌”和“两张点数相同”。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在存在之外,人眼中的概率其实无关紧要,对于观察者人而言,永远是50%,在自然眼里,概率永远是100%。
那么在将圆数压缩到无穷之处的过程之中,压缩出了许多超越性,超越之中必然內构超越,缺中有缺永不穷尽。
有2个超越数是特殊的,π和e。一个实现化直为圆,一个实现恒常变化,它们都是共性规律在存在之内的表现。都是永远不可能穷尽的超越之超越。当然,光是这两个超越数体现不出常变转化的对立关系,它们各自有一个数字伙伴,毫无超越性,是我们一开始就会用到它们的数字伙伴,1和2。
对了,那么复数和负数应该放在哪儿呢?事实上,这是一种方向性的描述,是对那些与我们不同方向上分支的表达。在自然数轴上,1,-1,i都在一个位置。本身也是共性规律三个语义维度任意颠换的表现。
但是反过来讲,虽然它处处有缺陷,但也因此最具有实用性,因此人们最早发现了它。彼之所缺,我之所盈也。适当地利用最合适的方式处理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协调矛盾关系正是人类智慧之所在。

让我们引出一个猜想:人们发现存在之内的素数呈现某种规律并算到了几亿位但没法证明它。
在一个公理系统中,可以把公理系统中看作是一个共性,公理就是在这共性之后形成的非共性,但我们一般只找到了很少的几个,事实上,公理的数目和这个系统包含的数目是相同的。就在存在这一区段之中,用相乘作为相互作用的共性规律,那么素数就是这一系统里的公理了。
一定会有一个公理来描述这些公理们的规律,它本身可以对应为一个素数,也就是它作用于它的本身。并且它唯一的证明方式是遍历整个系统中的素数,产生一个与之对应的定理,那么它遍历了所有素数后常变会积累起来使它有一点缺,但是也一定有一个公理与之对应,真正能作用于整个系统。也就是一个公理系统中的公理与定理,素数与合数的数目相等,这里已经很怪了,但是强行推下去吧。最终定理就升级为了与之对应的公理。描述素数分布规律的公理既然作用于它自身并且要从它自身证出,那么它是自证的,并且这种自指性像π一样内构无穷之超越。但是也像π一样有与它对应的2一样,可以部分相对简单的描述出来。
假如有一种规律能够预测其相当长一段范围的分布,那么也应当可以描述其全部分布。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描述其全部,这种层层构造产生的自指性会很快表现出来。这个猜想应该可以直接作为公理,不过它不可证其是不可证其否,本身是一个像π一样的高维的压缩之后产生的一部分。很难用存在之内的逻辑描述,过程也很怪异。

顺便用数学上的补缺反推物理上的补缺。
我们的时空呈现出三维空间与一维时间,反过来讲,它也可以用一维空间与三维时间来描述。
一维空间里面只有一个至微元。
在时间的第一个维度里,刻度是0到∞,每一个刻度对应着我们这里的一个最小单位时间,比如普朗克时间。它是时钟的时针,刻度很稀疏,仅有无穷个。
当时间的第一个维度里转动一个刻度时,分针就转了一圈,分针刻度很稠密,它有圆数个刻度,是时间的第二个维度。
当时间的第二个维度里转动一个刻度时,秒针也转了一圈,秒针刻度同样稠密,数量同样有圆数个。

那么至数在哪呢?第一个维度转动一个刻度时候,秒针就已经转了至数个刻度了,也转了圆数圈。

这个三维时间,怎么和我们的钟表那么像呢?巧合么?是,却也不是。

所以再进行补缺,至微元在一个时针的时间里就已经在秒针下作用了至数次了。而至数个点本身又能形成有体积的三维空间。时空应该各有三维,但时间另两维早已经不在存在之内了。
三维时间一维空间 与 一维时间三维空间其实只是一件事的两个解释。连成一体才能周而复始,无始无尽。
世间诸多事物,必定常中有变,变中有常。
从这一角度看,一个电子能弥散在宇宙之间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各种场波粒二象性的根本来源吧。

所以我们每一秒过去,过去与未来都会改变,我们所认知到的,应该是一条三维时间里的一条斜线。
宇宙开始时候的那一点微变可不是什么上帝之手,是不同斜线上的我们自己和宇宙万物。宇宙本身存在内外因果相成周而复始,物理规律可不是什么上帝赐下来的,是共性规律演绎出来的。最令人厌恶的就是将一切未知未见归结于造物主或者什么神明之类的鬼怪。
根本就没有什么造物主,一切都是自然而已。
即便在存在之外,造物主也是不存在的。
584787769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